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地球脉动
查看: 9|回复: 0

《宇宙小百科》第12季纪录片解说素材百度云盘下载 1080P全18集外挂中字 MP4/7.3G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098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5-9-9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XIAO-XING-XING.jpg

XIAO-XING-XING.jpg

《宇宙小百科》第12季纪录片解说素材全18集

宇宙科普解说素材《宇宙小百科》第12季讲述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猛烈撞击如今的墨西哥湾附近,引发全球性气候灾难,改写了地球生物演化史;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河上空爆炸,焚毁2000多平方公里森林;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一颗直径约17米的小行星爆炸,冲击波导致近1500人受伤……这些罕见却致命的事件警示人类,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潜在威胁与长期挑战。

人类已发现3.7万余颗近地小行星。根据近地小行星的理论群体模型,目前人类已对95%以上直径达1000米级的近地小行星完成编目工作。然而,仍有大量中小尺寸的近地小行星尚未被编目,它们一旦撞击地球,可能引发区域级灾难。科学界将距离地球轨道最小距离为0.05个天文单位(约750万千米)、直径大于等于140米的小行星认定为潜在威胁小行星,目前已发现2400余颗这样的小行星。防患于未然,国际社会已采取行动。2014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积极应对小行星威胁。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组织本国和本地区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工作。

应对小行星这一危险的“天外来客”,涉及监测预警、灾害评估、在轨处置等诸多环节。一是动能撞击,通过直接撞击使小行星变轨或破碎。这种方式适用于尺寸较小且预警时间较短,或尺寸较大且预警时间较长的小行星。二是核爆炸,适用于尺寸较大且预警时间较短的小行星。三是长期作用力,通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作用力使小行星变轨,包括引力牵引、激光烧蚀、离子束牵引、质量驱动、太阳光压等方式。其中,动能撞击技术成熟度高、作用效果明显、无需长期的轨道操作。动能撞击是当前应对中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最现实、可行的在轨处置手段。

游客,下载链接在此处,参与回复任意评论后显示。点击回复或者【开通VIP用户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