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ZHOU-XIAO-BAI-KE-13.jpg
《宇宙小百科》第13季纪录片解说素材全19集
宇宙科普解说素材《宇宙小百科》第12季讲述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中,几乎每一秒都有一个太阳在恒星灾变过程中毁灭。这些过程包括恒星的脉动、恒星间的碰撞、恒星坍缩成一个黑洞或者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宇宙中这些激烈的活动长久以来一直被看似平静的夜空所掩盖。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但直至最近我们才得以在天甚至小时的时间尺度上分析天体事件,从而见证恒星变化无常的生死历程。恒星的正常消亡是怎样的?短短半个世纪,800多颗恒星“离奇消失”,天文学家想了解导致这些恒星毁灭的真正原因。
同生物有生老病死一样,恒星也有自己的寿命。在恒星的世界里,百万、千万才起步,超过1亿都不算数。以我们的太阳为例,它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通常来讲,恒星的寿命与它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反而越短,质量越小的恒星,很有可能存在几百亿年。能在夜空中被人类肉眼看到的恒星,质量都不小。
可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反而是亮度不怎样亮的红矮星。以本银河系来说,有大约70%的恒星都是红矮星。不同质量的恒星,它们的星路历程是不一样的。它们都会经历一个叫做主序星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它们最稳定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时候。夜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是主序星时期的恒星。主序星就相当于恒星的青壮年。
质量巨大的恒星(大于8个太阳质量),在完成自己的主序星时期后,就会剧烈膨胀,成为红超巨星,这个时候它很有可能会把周围的所有天体都吞掉。当膨胀到极限后,发生超新星大爆炸,表面的物质被洒落在宇宙中形成星云;内核收缩,要么形成中子星,要么形成黑洞。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小于或者等于8个太阳质量),在完成主序星后,也会膨胀,但是体积远远比不少红超巨星,只能被叫做红巨星。红巨星膨胀到极限后也不会爆炸,而是由内而外地坍塌,留下一个密度较大的内核。这个内核呈现灰白色,还有一点剩余的能量让其散发出微弱的冷白光。这个时候它被叫做白矮星。总的来说恒星的结局就是三种: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宇宙中,几乎每天都有恒星在衰亡,同时也会有恒星在诞生。恒星的诞生来自星云,而星云来自于超新星大爆炸,可谓是一个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