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地球脉动
查看: 2|回复: 0

央视考古纪录片《鸿山越国大墓》全2集 720P/1080i高清纪录片资源百度云盘下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099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5-9-9 1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120609503049429.jpg

2016120609503049429.jpg

央视考古纪录片《鸿山越国大墓》全2集

        2002年春节刚过,负责修建京沪高速公路无锡鸿山段的一支施工队在工地附近取土时,意外发现眼前名为老虎墩的土丘竟然是一座古代墓葬,抢救性发掘就此展开。

        在随后的大范围勘探中,考古队员发现,鸿山当地的100多座土丘,其中有一多半都是东周时期的土墩墓。因为临近当时的吴国国都,人们认为墓主人应该是吴国贵族,其中体积最大的几座甚至有可能是吴国王陵。

        勘探过后,考古队首先对遭到破坏的老虎墩进行了清理,但由于吴越文化同源,从出土的器物暂时无法确定墓主人就是吴国贵族。无奈之下,考古队决定将一些适合检测的样本送往北京进行碳14测年。

        在清理老虎墩的同时,考古队斟酌再三,确定了此次发掘的目标——包括老虎墩在内,临近的这8座土墩墓囊括了小、中、大及特大几个类型。

        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欣喜的发现,接连6座中小型墓葬无一被盗,分别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器物,其中主要是以原始青瓷仿制的青铜礼乐器。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墓葬都是平地起封土埋葬的土墩墓,有机质文物,包括葬具和墓主人遗骸都腐朽严重,许多信息就此湮灭,关于墓地性质、等级、族属等信息无法确定。

        在发掘持续进行的同时,碳14测年数据有了结论,但墓地的形成确实在吴国灭亡前后,安葬在这里的应该是越国贵族。可是,越国大贵族为什么会远离家乡,被安葬在这里呢?真相究竟如何,考古队员只能期待整个墓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这一批发掘最后的目标——丘承墩,能够给出答案。

游客,下载链接在此处,参与回复任意评论后显示。点击回复或者【开通VIP用户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