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xiuji.jpg
央视丝路文化纪录片《锦绣纪》全3集
自西汉起,以中国特产——丝绸运输为主的“丝绸之路”,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繁华的商贸通道,并被传颂至今。中国丝绸制品虽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但其繁复的工艺制作并未曾全部公诸于世,不少专家学者在古墓探索中寻找蛛丝马迹仍不得果。
央视纪录片《锦绣纪》从精密的摄影技术、丰富的手工情感和古老的历史文化三大方面入手,用微距镜头刷新“高冷”印象,以小见大探索“丝绸之路”的文化起源和传播。纪录片《锦绣纪》将视角投放在历史文化的起源——蚕丝上。该片摄影师王路采用4K高清数字摄像机和超微镜头等设备,精密记录0.02毫米的极致细物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蚕吐出的丝只有0.02毫米。今天我们认识的“细”字,古人用来形容茧丝。在他们看来,世间最细的东西,莫过于蚕吐出的丝。但智慧的中国人善于利用自然的每一份给予,哪怕是细微如此的蚕丝。我们的祖先将七八个茧缫成一根丝,用这根丝去织去绣,于是世界上有了绫罗绸缎,有了和玉食相配的锦衣。不以细而不为之,并依势而动,这是一种大智慧。
但凡大智慧,总会催生出精妙的技术。4700年前,丝织品奇迹般地诞生于中国。由于神奇并难以获得,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那条商贸通道被冠以“丝绸之路”的名称。中国的学者和电视工作者曾无数次关注过丝绸之路,关注它文化的交汇,关注它民族的融合,关注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但是有了足够的激动和骄傲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平静下来,用一点点耐心和理性,去探究前人、今人以及全世界的人,到底怎样用那0.02毫米细的物质,使生活变得如此美丽?
充分的耐心和理性,让我们从工艺和情感上接近着有名的、无名的以及无法谋面的丝织工匠。
《锦绣纪》第一集 穿梭
几位丝绸工匠和专家,有意或无意,寻找或恢复两千多年来失传的丝织技艺。强度可做降落伞的绢,经纬线奇妙相交的罗、经线密度超高的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