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royer.jpg
《战舰档案馆:驱逐舰》纪录片解说素材全59集
军事科普解说素材《战舰档案馆:驱逐舰》讲述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从19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是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驱逐舰最初是为了对付鱼雷艇而诞生的,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驱逐舰承担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护航、反潜、防空、对海、导弹攻击等。
驱逐舰的出生与海军武器的进化息息相关。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海德为奥匈帝国海军开发出白头鱼雷,这种武器射程虽然只有不到500米,但是鱼雷携带的炸药足以确实伤害大型舰艇,颠覆过去海军舰艇越大的军舰、携带越大的火炮、越强的战力这项传统思维,所有国家都在设法把鱼雷装在自己的军舰上,同时也为这项武器寻找适合的载台。
1876年,英国皇家海军制造出第一艘以鱼雷为主武器的军舰:闪电号鱼雷艇,这艘鱼雷艇排水量33吨、极速18.5节、武装为2发14英寸规格的白头鱼雷。在1870年代各国巡洋舰极速只有20节的年代,这艘小型快艇为各国投下震撼弹;过去大型军舰只有在靠泊时存在遭伏击的风险,当鱼雷艇出现后,可伏击的场合又更多了。
到1890年代,许多海军国家都能自制鱼雷艇,当时的鱼雷艇已经从不满50吨进化成50-100吨,配有小口径舰炮,且极速上看25节,可在近海活动,配备的鱼雷也更加致命。针对这些小型舰艇威胁日趋增加,第一个想出对应手段者依旧是英国皇家海军,1893年英国开发出哈沃克号——一种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
尽管一开始英语还会用鱼雷艇驱逐舰或TBD称呼,到了一战时所有的参战海军都只用“驱逐舰”或同义词来称呼它。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英国部族级驱逐舰 (1905) 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标准排水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