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LIEJIAN-.jpg
《战舰档案馆:战列舰》纪录片解说素材全7集
军事科普解说素材《战舰档案馆:战列舰》战列舰是一种装备有大口径火炮、超厚防护装甲以及具备水下防护能力、较大的巡航半径和远海适航性的大型水面战舰。它们以强大的火力和防护力著称,是工业革命后军事技术进步的巅峰代表。战列舰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曾是海军编队的战斗核心。
1906年后,世界发展战列舰开始进入了快车道,战舰技术日新月异,很少有战舰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技术领先,这一时期战列舰比较明显的变化有动力上的进步、火炮射程上的进步,外形上就逐渐高耸的舰桥。21节的航速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战列舰的要求,于是更快、更强、更高的战列舰开出现,在海军假日之前,战列舰的航速逐渐达到了25节,主炮口径也超过了400毫米,而为了配合更远的舰炮射程,战列舰的舰桥开始逐渐升高,形成现代战列舰的舰桥结构,为了更好的观测远程射击弹着点,水上飞机也开始成为战列舰“标配”。
在度过了海军假日之后,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作废,世界各国重新开始了给为强大的战列舰,也就是二战中我们常常听到名字的那些钢铁巨兽们。英国建造了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美国海军建造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等,意大利海军建造了维内托级战列舰,法国海军建造了黎塞留级战列舰,德国海军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而日本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在二战前,战列舰是各国海军力量的象征,是海战中的决定性力量。它们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力,还承载着国家的荣誉和战略意图。这些战列舰在各自国家的海军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对二战及其后的海军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海军技术的发展,它们最终或沉没或退役,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战列舰与新生代的航母处于同一时代,二战中这些战列舰极少取得对战的机会,并最终带着最后的辉煌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系列纪录片汇总了各战舰的参数,并对历史背景和实战应用做了详细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