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YANG-JIAN.jpg
《战舰档案馆:巡洋舰》纪录片解说素材全113集
军事科普解说素材《战舰档案馆:巡洋舰》巡洋舰(Cruiser)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装备有较强的进攻和防御型武器,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航性,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时间进行远洋作战。
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和战列舰护航,或者作为编队旗舰组成海上机动编队,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潜艇或岸上目标。巡洋舰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已基本不再建造巡洋舰,只有美苏还曾建造过,比如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苏联的基洛夫级。进入21世纪后巡洋舰逐渐被驱逐舰所取代,其已成为历史。
巡洋舰最早起源于风帆时代的“快帆船”,在远洋舰队中负责执行巡逻、侦察、警戒、护卫,以及追击的任务。当时还没有巡洋舰这个舰种名称,而是根据按照火炮的多少来区分。英国皇家海军规定快帆船的标准是装备38至50门火炮,排水量约在1000吨左右。最早“巡洋舰”(英文为Cruiser)的名词出现于十七世纪,当时与其说作为一种军舰的类型,还不如说是代表一种军舰担负的任务,也就是远海的巡逻和护航的任务。
到了十八世纪,巡防舰才逐渐成为一种轻便快速能够进行远距离巡航的轻武装(只有单层炮甲板)战舰的名称,主要负责侦察、护航和破交等作战任务。进入十九世纪,蒸汽动力开始运用于战舰,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实验性的采用蒸汽动力的巡防舰,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先后建造采用蒸汽动力,舰体进一步大型化并装备大口径舰炮的巡洋舰,随后又出现了装甲防护。
拥有装甲的巡洋舰被统称为“防护巡洋舰”,最早的装甲防护只是在机舱等要害部位铺设一层水平装甲,成为“平甲巡洋舰”。由于一层平面装甲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改进为一层中间高两侧有弧度的“穹甲”水平装甲,这就是“穹甲巡洋舰”。但仍没有舷侧装甲,而且排水量仍然比较小,主炮口径一般也在152毫米以下。此外,还有一些巡洋舰在船舷两侧安装了装甲,但没有穹甲,这种巡洋舰就被称为“装甲巡洋舰”,排水量往往比穹甲巡洋舰更小。北洋水师邓世昌担任管带的“致远”号就是穹甲巡洋舰,而后来的“经远”号则是只有舷侧装甲的装甲巡洋舰。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可以视为比较小的、快速的战列舰,可以作为次等主力舰使用。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包括很老的舰只,也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美、德、法、意、奥、俄7国约259艘巡洋舰,投入了海战场。主要作战任务:一是破坏和保卫海上交通线;二是袭击港口和海岸要塞;三是近海伏击作战;四是主力舰队大决战。
@本系列纪录片汇总了各战舰的参数,并对历史背景和实战应用做了详细解读 |